邮储银行金融服务秋收一线,助力丰收粮满仓
三春不如一秋忙,各地秋收相继迎来热潮。作为全国的大粮仓,黄淮海粮食产量占全国1/3以上。但近期,黄淮地区阴雨天气较多,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等地进入“抢收模式”。
“10月以来雨天多,多亏邮储银行贷款及时到账,立马添了烘干设备,这季收成保住了!”山东枣庄滕州收粮大户孙忠峰的感慨,道出了今秋黄淮海地区众多农户的心声。面对持续阴雨,邮储银行迅速响应,以“早、快、省”三字诀精准发力,为抢收注入金融动能,助力“丰收粮满仓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金融速度助“抢”秋粮归仓
“抢”,今年秋收的关键词。入秋以来,山东省降水偏多,10月上旬已出现2次大范围降水,且中下旬仍有降水过程。
秋雨中,各方拧成一股绳抢收粮食。作为金融机构,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细化的粮食产业服务方案,在秋雨中快速落地:辖内机构提前激活粮食客户名单库,开展“雨前摸排”,服务小组逐户回访,登记机械租赁、资金周转等紧急需求。在作业层面,邮储银行工作人员运用移动展业深入田间地头,做好上门服务。同时,开辟“抗阴雨保秋收”绿色通道,实行“优先受理、优先审批、限时办结”。今年以来,该行已累计向粮食客户信贷投放120.68亿元。
“必须把成熟的玉米收获到手。”卢军鑫是河南周口沈丘县军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,看着地里待收的玉米,他急得彻夜难眠——自家合作社原有农机老化,面对大面积待收农田“力不从心”,采购新设备资金有缺口,让他在阴雨天气的“抢收窗口期”里更显被动。
为了抓住雨停间隙抢收,卢军鑫急需新增2台高性能履带式收割机和3台拖拉机,可前期农资储备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,新设备采购的50万元缺口成了“拦路虎”。
得知卢军鑫的困境后,邮储银行周口市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,结合黄淮地区秋收受阻的特殊情况,迅速启动“秋收金融应急服务机制”,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安排专人对接资料审核、贷款审批等环节,很快就完成了从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。农机购置贷款顺利到账,为农机采购和秋粮收获按下“快进键”。
“新的履带式收割机不怕地湿积水,比老机器快3倍还多!”卢军鑫兴奋地说,如今雨停间隙,合作社的6台农机同时作业,不仅能高效完成自家负责的农田收割,还主动帮助周边农户抢收,助力颗粒归仓。
金融温度助解烘干难题
高水分的粮食抢收后,必须抓紧烘干晾晒。在山东滨州,国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2座烘干机24小时运转,帮上百户农户解了潮粮烘干难题。但随着收粮量激增,企业资金周转吃紧。邮储银行滨州市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,启动绿色审批通道,很快完成放款。企业随后增聘人工,日处理能力翻番,“现在农户送粮不用等,我们能稳稳接住‘丰收粮’。”该企业负责人表示。
在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,种粮大户杨大哥同样感受到了邮储银行金融温度。面对农田积水、农机下地难、潮粮晾晒难的严峻挑战,邮储银行张家口市分行为其及时办理了100万元贷款,支持他购置了收割机和烘干设备。“烘干塔24小时连轴转,每天能处理80吨湿玉米,不仅自家900亩玉米没耽误,还能帮周边农户保住收成!”杨大哥指着轰鸣的设备说。
在安徽天长市,粮食收购户龚仁龙在邮储银行滁州天长市支行的持续支持下,逐步实现了从“收储”到“收储烘一体化”的转型升级,他说:“现在有了烘干设备,自己可以随时安排,效率高多了!”安徽太和县永红家庭农场在邮储银行金融助力下,新增智能化仓储和烘干塔,不仅降低霉变损耗,更实现“储优增值”,每吨小麦至少能多赚20元。
丰收的希望蕴藏在每一次全力以赴中,从山东到河南,从安徽到河北,邮储银行各地分支机构深入田间地头,摸排需求,发放贷款,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。下一步,邮储银行将继续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,紧跟农时,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大国粮安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。
(以上图由邮储银行授权给中国网财经使用)